NG体育智库要览丨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06-18
 NG体育官网app下载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5月底,国务院发布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行动等重点任务。近期,多家智库和研究机构发布了与清洁能源、节能降碳相关的研究报告。未来,我国将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前列。

  NG体育官网app下载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5月底,国务院发布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行动等重点任务。近期,多家智库和研究机构发布了与清洁能源、节能降碳相关的研究报告。未来,我国将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前列。

  阅读提示: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体系中的作用不断凸显。国际能源署的研究认为,加快能源转型和增加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所带来的益处将惠及消费者,有助于缓解消费者生活成本压力。中国石油规划总院的研究认为,尽管化石能源仍是我国一次能源需求中的主体能源,但是新能源已成为能源系统增量的主体,助力我国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国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的研究显示,2024年新增电量主要来自非化石能源发电。到2024年底,新能源装机在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中的占比预计将超过40%。

  国际能源署5月30日发布《可负担且公平的清洁能源转型战略》(以下简称《报告》)称,加快向清洁能源转型可以使能源更便宜,有助于缓解消费者生活成本压力NG体育。

  《报告》指出,在许多情况下,清洁能源技术在其使用周期内的成本竞争力已经超过了依赖煤炭、天然气和石油等传统燃料的技术。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是最便宜的新能源。在应用方面,即使电动车辆(包括两轮和三轮车)的前期成本有时较高,但由于运营费用较低,通常也能节省开支。

  《报告》认为,加快能源转型和增加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所带来的益处将惠及消费者。目前,消费者能源总支出中约有一半用于购买石油产品,另外三分之一用于购买电力。随着电动车辆、热泵和电动马达在交通、建筑和工业需求中的占比增加,电力将取代石油产品,成为终端能源消费体系中的主导能源来源。

  《报告》借鉴各国行之有效的政策提出了一系列加快清洁能源技术推广的措施,包括为低收入家庭提供能效改造计划;公共部门为更高效的供暖和制冷方案提供资金;推广高效节能电器;提供可负担的清洁交通选择,包括为公共交通和二手电动车市场提供更多支持等。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越快向清洁能源转型,政府、企业和家庭的效益越高。对更多人来说,使用能源更经济实惠的方法是加快能源转型,而非放缓这一过程。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主编的《中国油气与新能源市场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5月中旬正式发布。这是中国石油规划总院第二次发布的关于中国油气与新能源市场的年度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化石能源仍是全球和中国一次能源需求中的主体能源,油气在我国能源体系中依然是重要角色。新能源已成为能源系统增量的主体,助力我国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报告》显示,2023年,光伏发电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国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48.1%,全国光伏组件产量同比增长69.3%。风力发电驶入发展快车道,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20.7%,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2.3%。新型储能快速发展,全国新增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同比增长194%,已投运新型储能同比增长163%。氢能全产业链加快发展,全国绿氢生产能力达7.8万吨/年,建成输氢管道超150千米,建成加氢站428座。生物液体燃料供需呈差异化发展态势,生物液体燃料产量折合标准油452万吨,消费量折合标准油274万吨。国家加快推进新能源大基地规划建设,拓宽消纳途径,创新发展模式,提高项目经济性。

  《报告》预计,2024年及未来五年,我国新能源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光伏产业进一步夯实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风电市场呈现单机容量持续大型化、投资成本稳中有降的发展趋势。新型储能装机将以超过5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仍是新型储能装机的主要形式。氢能产业规模将持续扩大,氢能应用将拓展至化工、冶金等多领域场景。国内生物液体燃料供需均继续增长,生物航煤和生物柴油是主要发展方向NG体育。

  国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2024年底将超40%

  5月23日,国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发布《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预计,202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为9.82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5%左右。2024年全国新投产发电装机容量比2023年增长9.4%,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到202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3.2亿千瓦,比2023年增长13.7%,其中,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超过40%,太阳能装机占比超过1/4。

  第二产业仍然是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主要动力,居民生活用电拉动作用显著上升。预计2024年三次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分别为10.0%、5.2%、10.3%、7.3%。华东、华北、南方电网区域是拉动用电增长的主要区域。2024年,预计华北(含蒙西)、华东、华中、东北、西北、西南、南方电网区域全社会用电量比上年分别增长6.3%、6.7%、5.8%、5.7%、7.2%、7.3%、6.7%,西南电网区域用电增速最高。

  《报告》预计,2024年我国发电量将达到9.9万亿千瓦时,火电仍然是主力电源,但新增电量主要来自非化石能源发电。非化石能源、新能源发电量对全国发电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85.2%、53.7%。

  《报告》预计,2024年全国电力供需平衡偏紧,局地高峰时段电力供需紧张。《报告》对此提出四方面建议。一是加强一次能源供应保障,合理统筹电源规划与建设,加强机组运维管理,提升电力供应能力。二是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送受端电网结构,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三是加强中长期交易组织和管理,充分发挥跨省跨区电力互济的作用。四是加强负荷管理,持续优化峰谷分时电价政策,通过价格等市场信号,进一步挖掘需求响应潜力。

  阅读提示:农村能源转型、新能源汽车、储能发展等都是能源转型的重要内容。一些研究机构近期发布了这些领域的研究报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机构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调查显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大幅上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赢得更多消费者认可。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从发展形势、技术创新、工程实践、产业发展、标准与政策体系等方面对我国新型储能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并对未来新型储能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等机构从中国散煤消费变化趋势及治理成效、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潜力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5月31日发布的《2024新能源汽车消费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预计,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含乘用车与商用车)市场渗透率预计将接近40%,且新能源汽车意向购买用户已与燃油车旗鼓相当,其中,插电混合动力、10万元到20万元价位的车型最受欢迎。

  《报告》显示,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汽车时,首先考虑的不再是牌照等政策性因素,而是用车成本低、驾驶感受好、智能化程度高这些产品性因素。这一变化背后反映的是新能源汽车产品力的提升。

  《报告》还显示,随着渗透率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偏好聚焦到10万元到20万元的大众消费主流价格带,30万元以上产品受偏好程度低于前者。

  当前,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最大顾虑仍是续航,维修成本高、充电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也排名靠前。购买纯电车型时,有60%以上的消费者对里程需求在500公里以上。总体来说,用户需要价格更低但产品力更强的新能源汽车。

  《报告》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提升,新能源二手车受到关注。对于今年出台的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有超六成受访者认为“很有必要”,有近三成受访者表示1年内有置换旧车、购买新能源车的打算。

  《报告》认为,未来随着渗透率的持续提升以及技术的不断成熟NG体育,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享受到更具性价比和更好驾乘体验的新能源汽车。

  6月7日,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在2024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年度大会上发布《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称,新型储能将成为电力供应保障性支撑体系建设的重要补充,也是近期促进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手段。预计未来长时储能将成为储能行业发展的主力军。

  《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8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装机规模,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提前两年完成规划目标。其中,2023年全年新增装机约2270万千瓦/4878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约260%,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

  《报告》指出,为满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速转型期系统日内调节需求,预计在“十四五”末及“十五五”期间,新型储能可凭借建设周期短、布局灵活、暂态调节能力强等优势成为应对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和消纳的重要手段。

  《报告》称,未来电源侧新型储能将依托存量和“十四五”新增跨区域通道、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多能互补基地发展;电网侧新型储能通过在电网关键节点、偏远地区和输变电站资源紧张地区合理配置,提升系统调节能力、适度替代输变电设施;用户侧储能通过推动用户侧分散式储能设施建设,探索V2G、智慧用电设施等双向互动智能充放电技术,提升用户供电可靠性和用户侧灵活调节能力。2024年1月,国家能源局公布了新一批的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从技术路线来看,以压缩空气、液流电池为代表的长时储能技术项目数量超过目前主流的锂离子电池项目,预计未来以储能时长4小时及以上的长时储能将成为储能行业发展的主力军。

  5月31日,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和能源基金会共同撰写的《中国农村散煤治理综合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2022年全国农村民用散煤消费量为0.95亿吨,较2019年下降了45.4%。虽然民用散煤仅占中国煤炭总消耗量的3%NG体育,但对室内PM2.5浓度的贡献可达73%,一直是散煤治理的重点。

  《报告》认为,东北及西北地区民用散煤的存量较大,应是下一步治理的重点区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民用散煤治理成果需要继续巩固,部分南方省份民用散煤治理应引起足够重视NG体育。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在山西、内蒙古、黑龙江、青海等地开展散煤替代研究与实践。实践证明,可持续的农村散煤治理应该遵循节能、降污、经济、舒适和低碳的“五位一体”原则。

  《报告》显示,我国农村屋顶光伏开发潜力高达20亿千瓦,年发电量潜力2.9万亿千瓦时;农村各类生物质中可能源化利用潜力总量约6亿吨到7亿吨标准煤当量;农村小水电的总发电量潜力5350亿千瓦时。

  《报告》认为,要实现农村民用散煤完全替代以及碳中和,应设立近中期和长期等阶段性目标。在碳中和情景下,2030年至2035年,全国范围内可实现散煤基本清零;到2040年,农村能源基本实现供需平衡,为率先实现碳中和奠定条件;2050年实现农村对外输出零碳电力1.5万亿千瓦时,输出零碳燃料7亿吨标准煤当量,产生超过15亿吨二氧化碳的减碳贡献。

  《报告》建议,未来应在有效开展农村散煤减量替代的阶段性目标的基础上,重点在提高农宅围护结构节能水平、研发和推广高效灵活的取暖设备,推动农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高生物质资源的战略定位、实现其能源化和商品化利用,加强统筹农村政策的协调一致性,建立各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以及创新农村新型能源系统发展的商业模式等方面加强布局,推动农村地区率先实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