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电竞当前,践行“双碳”战略、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成为能源行业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工作。作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正日渐完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明确将“绿色金融”作为建设金融强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更好地推动能源转型与绿色金融相结合,已然成为业内共识。
1月16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金融分会、《能源》杂志承办的2024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转型与绿色金融”学术年会在京举办。期间,围绕能源转型、绿色金融跨学科交叉领域,与会院士专家和行业代表纷纷就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数字能源、新型能源体系、碳交易、绿色债券、能源公募REITs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中国能源研究会党委书记、理事长史玉波在致辞中谈到,绿色金融创新发展赋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绿色发展和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具体体现。我国能源行业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80%左右,能源发展在双碳战略目标中占有最高的比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核心是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其本质措施是控制和缩减化石能源的消费,增加可再生能源发展比例,提升社会的整体能效水平。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否成功,关系到“双碳”战略目标的大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国际电工委员会第36届主席舒印彪谈到,近年来,我国建成了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新能源产业领跑全球,绿色低碳电力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电价保持相对较低水平,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稳步推进,能源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舒印彪谈到,能源和电力的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要更好发挥绿色金融的保障作用,一要持续加强绿色金融的支持,二要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三要积极发展转型金融,四要降低绿色融资成本,五要完善电碳市场机制。
国资委原央企外部董事、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金融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杨亚表示,在未来的电力系统中,发电侧和用户侧的结构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在发电侧,新能源装机比例大幅增加,火电占比逐步降低,由此引发能源保供和新能源消纳的两难问题。在用户侧,电力负荷尖峰化趋势更加明显,同时分布式电源装机也将成为新能源的主要增量。深化电力市场改革,确保以最小的经济社会系统成本完成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是化解当前电力能源保供与新能源消纳两难并存困境的最根本手段。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监事长潘跃龙谈到,能源转型下的电力市场建设,一要建立科学的电价形成机制和疏导机制,二要建立适应新能源特性的市场机制,三要建立反映新能源绿色价值的政策机制,四要建立有利于电力安全保供的保障机制,五要建立适应新型市场主体的市场机制,六要充分利用绿色金融服务支撑能源转型发展。2024年完美电竞,市场有望聚焦绿色金融与能源转型的有效衔接,通过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工具,以及近期将出台的财税政策助力能源转型。
“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已逐步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绿色金融体系日趋完善,转型金融也在积极建设,包括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正稳步推进等等,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绿色低碳产业的健康发展。
央行数据显示完美电竞,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28.58万亿元,居全球第一,境内绿色债券市场余额1.98万亿元,居全球第二。2023年,我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合计增加4251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莫万贵表示,未来人民银行将从以下几方面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完美电竞,一是供应链全链条转型或经营主体整体转型,分步骤、分阶段开展绿色低碳转型活动,二是统筹好当前和长远,处理好能源转型、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之间关系,鼓励金融机构持续提高对绿色低碳经济活动的识别能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金融风险等,三是逐步推出各类金融产品共同适用的转型金融标准,四是强化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完美电竞。同时,大力发展转型金融产品和市场,鼓励发展风险包容性较大的金融产品等。
中央企业是我国能源行业的主力军,能源央企在落实国家“双碳”目标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国资委研究中心资本运营处处长杜天佳谈到,中央企业推动能金合作、共生共荣,一定要坚守产业金融定位,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宗旨。央企在打造绿色金融体系方面可以有一些更好的发力点或创新途径,如ESG投资是绿色金融发展的关键环节,央企要从战略高度加快助力我国ESG体系建设,同时还要守牢金融风险底线。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系统中心主任冯升波看来,相对于传统能源体系,新型能源体系主要体现在新型能源结构、新型系统形态、新型产业体系、新型治理体系四个方面。我们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破解能源安全性、经济性、清洁性三角难题。
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报告》显示,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是全球覆盖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总体配额履约率为99.5%。首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
另据《中国碳市场建设成效与展望(2024)》预测,到2030年底,全国碳市场年覆盖企业数量将提升至约5500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将突破86亿吨,在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中的占比提高至74%左右。配额成交均价预计突破200元/吨,CCER成交均价预计上升至150元/吨。随着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完美电竞,碳市场影响力将显著提升。
2023年以来,CCER重启呼声高企。此前有业内人士表示,2024年上半年CCER重启概率较大。在北京绿色交易所副董事长、北京绿色金融学会秘书长梅德文看来,未来中国碳市场可能发生九个转向,包括:碳减排从软约束转向硬约束,即碳配额发放从松转向紧,转向绝对总量减排;碳核算核查方法从排放因子法、碳平衡法转向直接测量法,以达到可比性强、准确性高、实用度高的目的。未来将建成碳监测评估体系,监测网络范围和监测要素基本覆盖,碳源汇评估技术方法基本成熟;市场参与主体由控排企业为主转向控排企业、非控排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并重;交易品种从现货为主转向现货、期货和生品并存;配额分配方式从免费发放转向有偿分配;重点控排行业从发电等八大行业转向排放量达到一定标准的排放设施(如火电厂、炼油厂和航线等);金融机构从代理开户、结算等中间服务转向交易、做市等主动行为;中介服务机构从提供咨询、监测等服务转向挖掘、分享和套利等主动行为;市场格局从不同区域市场转向统一全国市场,从国内市场为主转向国际市场对接。(中国经济网记者 魏金金)
“质价比”成年度关键词 5万亿餐饮业或将迎来“价值回归”
2024中国互联网发展创新与投资大赛暨商用密码创新应用大赛启动报名
2024中国互联网发展创新与投资大赛暨商用密码创新应用大赛正式启动
赛迪顾问:预计2035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1.73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