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电竞日前,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2)》指出,中国可再生能源经历了规模化发展阶段之后,正大踏步迈向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
“十四五”规划实施进程已过半,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如何?驱动新能源持续大规模发展还应有哪些保障手段?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常务副院长易跃春近日就相关问题作出了回答。
中能传媒:“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发展纪录不断刷新,今年有望迈上新增装机1.5亿千瓦的新台阶。新能源阶跃式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易跃春:从能源发展角度看,大力发展新能源是满足能源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同时实现“双碳”目标的现实选择。水电、核电等非化石能源受站址资源约束增量有限,大力发展资源充足、场址灵活、产业链有保障、经济性好的新能源,才能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目标,保障“双碳”目标实现。
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充足,考虑场址基本要求的风电、光伏发电技术可开发量分别达到109亿千瓦、456亿千瓦,潜在年发电量接近100万亿千瓦时,能够满足我国能源电力增长需求和化石能源替代要求。风电、光伏发电设备技术水平先进,产业链集成制造能力强,国际竞争优势明显,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有较高保障。此外,新能源开发利用成本快速下降,风电、光伏发电已全面实现无补贴上网,且新能源发电成本主要为设备一次性投入,投运后无燃料消耗,发电成本稳定。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新能源行业主动作为。一方面,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将发展新能源作为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的主要抓手。我国新能源产业也要不断创新突破,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另一方面,新能源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绿色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的集成应用者,也是先进制造业、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新能源发展将形成新的增长引擎。此外,新能源产业可以成为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支点,我国生产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能够支撑我国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并为全球减排作贡献。
中能传媒:面对巨大的发展需求,您认为未来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主要模式有哪些?
易跃春:近年来,新能源领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其未来发展方向需要回归本源,从新能源和电力系统的本质来探讨。
新能源自身发展不能完全依赖外部条件,未来新能源主要有三大发展方向。一是节约土地资源、提高用地效率的开发场地创新。利用光伏治沙、光伏工矿废弃土地修复等低效土地,提升光伏+农牧渔、风电海洋牧场等单位土地收益,立体利用光伏廊道、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建构筑物空间。二是降低对大电网的依赖、拉近电力生产与消费的发供用模式创新。例如“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分布式光伏,各类以新能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的源网荷储、增量配电网、微电网项目等。三是降低对支撑调节资源依赖、提高新能源可调可控能力的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其他能源技术优势,通过风光水火储、光伏+光热等组合开发,平抑风电、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还可以通过提高风电光伏发电预测精确度等,提升新能源在全系统中的可知可调可控能力。
关于新能源发展模式,一方面,要保障大体量的绿色低碳能源供给,就要发挥大型新能源基地“集团军”“主力军”作用,推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新能源基地化、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海上风电集约化开发。重点围绕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结合清洁高效煤电、新型储能、光热发电等调节支撑性资源,形成多能互补的开发建设形式,探索建立新能源基地有效供给和电力有效替代新模式。稳妥推动西南地区主要流域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基地建设,实现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储能一体化规划研究、开发建设与电力消纳。积极推动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利用,一体化统筹海上风电的规划、建设、送出、并网与消纳,并逐步由近海向深远海拓展。
另一方面,能源电力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满足需求,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就地开发利用,可以满足终端消费侧绿色用能。加快推动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以就地利用为主要目的拓展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应用场景完美电竞。积极推动各具特色的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围绕公共建筑、居住社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铁路高速公路沿线等建筑、交通、农业领域,发展新能源多领域融合的新型开发利用模式。
中能传媒:以沙戈荒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全面部署,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建设蓄势待发。海上风电集群化集约化发展有什么新思路?
易跃春:我国海域辽阔,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海上风电潜力大,并且海上风电距离东部用电负荷中心近。东部沿海省区是我国经济发展重心,电力需求高,能源转型困难,社会经济发展长期依赖化石能源和其他区域外送电力,具有良好的接网条件和充足的消纳空间。
目前,我国海上风电向深水远岸布局的发展思路已经非常清晰。深远海海域风速更稳定,风能资源更丰富,但由于远离陆地、水深浪急,开发成本和建设难度相比于近海显著增大,对于开发深远海海上风电的政策机制还有待明确和完善,与交通、渔业、生态等因素的统筹协调还有待提升,开发建设技术需加强创新,工程项目的经济性也有待提高。
为了推动我国海上风电向深水远岸布局,实现持续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加快完善顶层设计,编制深远海海上风电相关规划并出台行业管理政策,稳定行业发展预期,明确项目核准、开工建设、海域使用等要求,为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提供政策依据。其次,要积极推动海上风电基地化开发,考虑将距离较近的场址进行集中开发,统一廊道送出,统一办理用海、环评等相关批复,统筹确定整体建设方案,节约海域和海岸线资源,实现规模化降本。另外,要鼓励深远海海上风电与其他海洋产业融合,与海洋牧场、海上油气、海水淡化、制氢制氨等多种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提高海域和资源使用效率,提升融合发展整体效益。最后,应加大力度开展核心技术和装备研发攻关,重点布局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柔性直流输电、漂浮式海上风电、海上能源岛等产业。
中能传媒:我国可再生能源已进入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呈现出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的特征。那么驱动新能源持续大规模发展还应有哪些保障手段?
易跃春:一是要进一步强化用地保障。在加强新能源资源开发储量评估基础上,统筹发展与安全,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中预留新能源可开发利用的空间布局。完善新能源用地政策,加大新能源项目复合用地用海相关政策与标准研究,促进新能源复合项目发展和高效节约用地。
二是建立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规划体系。统筹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构建以可再生能源发展为核心的新型电力系统规划理论和方法体系。以全国新能源资源普查评估为基础,统筹资源情况、开发成本、消纳能力、送出条件、电价水平等,优化开发布局和电力流向,系统性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三是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大力推动常规水电扩机改造,全面实施现役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提前谋划超前布局抽水蓄能,有序发展新型储能,支持可再生能源与氢能融合发展,激励负荷侧调节能力建设,提升负荷需求侧响应水平。
四是继续深化电力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可再生能源法》修订工作,形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进步水平相适应的法律保障完美电竞。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支持可再生能源产销结合,挖掘分布式新能源发展潜力。完善电价机制,推动电力现货市场与中长期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协同运行,更好体现灵活调节能力。加快环境市场建设,体现可再生能源发电价值。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9月20日,宁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2023年自治区财政支持可再生能源应用试点示范项目评审意见的公示。原文如下:按照《宁夏城乡建设绿色低碳示范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宁财规发〔2022〕20号)、《关于开展2023年可再生能源应用试点示范项目申报与评审工作的通知》(宁建(科)发〔2023〕19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9月20日,宁夏公示2023年财政支持可再生能源应用试点示范项目评审意见。8个试点示范项目拟列入自治区财政支持范围,其中涵盖7个储能项目。详情如下:2023年自治区财政支持可再生能源应用试点示范项目评审意见的公示按照《宁夏城乡建设绿色低碳示范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宁财规
9月19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可再生能源发电市场化并网项目配套新型储能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表示,风电项目(包括陆上风电、海上风电项目以及未全容量并网项目新增并网容量和改造升级项目增加的容量,不包括全部自发自用的分散式风电项目)以及新增纳入项目库的陆上集中
9月20日,由黄河公司联合承办的第七届中阿能源合作大会可再生能源与氢能分论坛在海口召开,来自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政府代表、国际组织、学者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参会,为中阿能源合作出谋划策。黄河公司总经理于淼在会上作了题为《共享实证实验成果,共促中阿能源合作》的主旨演讲,主要介绍了黄河公司
能源研究机构RystadEnergy预计欧盟2030年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目标将超额完成。在经历了2022年欧洲能源市场的动荡之后,各国政府开始关注以可持续和安全的方式满足长期能源需求。预期可再生能源发电肯定会成倍增长,但高比例太阳能和风能发电仍有要解决的问题,如需要应对电网调度、季节性需求突增带来的
发挥生物质能潜力扎实推进农村能源转型——访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兼生物质能产业分会秘书长张大勇(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作者:王睿佳)我国生物质能蕴藏量巨大,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推农村能源革命、实现农村能源转型的良好动能。那么
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2022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结果的通报。通报显示,2022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实际消纳量为2681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31.6%,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全国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为13676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15.9%,同比增长2.2个百分点。北京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京能集团第二届一次职代会提出,“要抓住新能源发展窗口期,加大力度探索‘新能源+产业落地’‘源网荷储一体化’,新能源制氢、制氨等发展模式,创造出更多京能特色。”制氢站储氢间近日,由京能集团所属京能科技
9月18如,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22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结果的通报。通报显示,2022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实际消纳量为2681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31.6%,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全国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为13676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15.9%,同比增长2.2个百分点。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9月8日,中国石油玉门油田2023再生能源制氢电解槽成套设备采购开标,信息显示共有9家企业参与投标,其中中能苏州氢能源、阳光氢能、中集中电制氢设备报价2分别位列中标候选人前三名。此外还有天合元氢、隆基氢能、双良新能源装备、中电丰业、考克利尔竞立、兰石重装等参与了投标。8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2022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结果的通报。通报显示,2022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实际消纳量为2681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31.6%,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全国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为13676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15.9%,同比增长2
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科学评估各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根据可再生能源法和《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国能新能〔2016〕54号)、《关于做好风电、光伏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工作的通知》(发改能源〔2016〕1150号)完美电竞、《关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的
9月5日14:16,宁夏新能源最大发电出力1986万千瓦,达到当时全区用电负荷的1.43倍。近年来,我区新能源保持快速发展态势,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410万千瓦。目前,全区新能源装机规模3453万千瓦,占统调总装机的53.4%,在推动我区能源加快转型的同时,也加大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难度。根据新能源功率预
最近,盐城供电公司牵头完成的“高压大容量直挂式储能系统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顺利通过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项目完成的35千伏高压直挂式储能系统属于国际首创,项目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是不可
9月5日14:16,宁夏新能源最大发电出力1986万千瓦,达到当时全区用电负荷的1.43倍。近年来,我区新能源保持快速发展态势,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410万千瓦。目前,全区新能源装机规模3453万千瓦,占统调总装机的53.4%,在推动我区能源加快转型的同时,也加大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难度。根据新能源功率预
8月29日从国网西北分部获悉,今年迎峰度夏期间,西北电网新能源发电量621.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05%,利用率96.18%,同比增加0.25个百分点,发电量占比26.62%,同比增加1.94个百分点,为完成全年消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迎峰度夏期间,借助迎峰度夏期间大负荷、高外送的有利条件,国网西北分部紧抓有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能发新能〔2021〕25号),为引导新能源理性投资完美电竞、有序建设,现将2023年7月各省级区域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公布如下。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能发新能〔2021〕25号),为引导新能源理性投资、有序建设,现将2023年7月各省级区域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公布如下。*蒙东地区监测结果包含锡盟特高压外送配套新能源利用情况。相关阅读:2023年6月全国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
截至8月20日,随州新能源发电并网装机容量达319.19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容量166.44万千瓦,集中式光伏装机容量126.92万千瓦,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22.63万千瓦,垃圾电站装机容量3.2万千瓦。本报讯8月20日从湖北随州供电公司获悉,随州市新能源发电量累计达301.755亿千瓦时,突破300亿大关。据测算,新能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还是国资委“一利五率”经营指标考核执行的首年,为贯彻落实公司优化策略提质增效行动部署,经研院组织各专业一线员工开展“我在岗位谈质效”活动,立足基层岗位,培育质效意识,激发创效活力,助力精益质效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截至目前,华电滕州储能电站自并网运行以来,累计消纳新能源电量突破一亿千瓦时。据了解,华电滕州储能电站于2021年12月底并网运行,项目规模101MW/202MWh,在投运时是国内最大的集享式电化学储能调峰项目,同时,该项目也为中国华电集团首个大容量电化学储能项目。项目自并网运
绿色低碳能源技术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以及高效利用传统能源的技术手段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其发展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然而,尽管该领域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着诸多问题。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目前,传统企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较为严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以下简称《基本规则》),《基本规则》对指导各地制定或修订电力现货市场运营规则以及配套实施细则,推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结合能源转型需要,加快各省/区域和市场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01《基本规则》印
7月11日,习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推动有效市场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出台了《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以下简称《
自去年11月22日公开征求意见后,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了《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下称《基本规则》)。作为国家层面首个电力现货市场规则性文件,《基本规则》被业界称为现货市场“基本法”,它的出台是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和标志,将进一步指导和规范各地现
2023年9月7日,国家发改委以及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规则》),标志着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正式进入推广阶段。《基本规则》意义重大,是首部从国家层面出台的电力现货规则性文件,为未来三年各地区建设电力现货市场、继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动电力市场
电力现货市场泛指日前及更短时间内的电能量交易市场,我国电力市场目前主要开展日前、日内、实时电能量交易,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分时市场,发挥市场资源优化配置作用,保障电力供应安全,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2015年中发9号文以来完美电竞,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取得稳步进
国家能源局于近日出台了《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是国家层面首次出台电力现货市场规则性文件,是对所有试点建设的经验总结,也为电力市场未来建设指明了方向。(来源:微信公众号“电联新媒”作者:温宇晴)《基本规则》发人深省从内容上看,《基本规则》落实了9号文要求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总体思路和
2015年,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的印发,拉开了全国新一轮电力改革的帷幕。从此,随着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迭代发展,上有统领电力改革的推进性纲领,下有各试点不断尝试的市场运行规则,均在积极推动电力市
2015年3月15日,中央、国务院出台电力体制改革纲领性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开启了中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2017年,南方(以广东起步)、蒙西、浙江、山西、山东、福建、四川、甘肃等八个地区被选为第一批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2021年,上海、江苏、
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体改〔2022〕118号),指出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已取得了诸多成效,但电力市场体系仍存在体系不完整、功能不完善、交易规则不统一、跨省跨区交易存在市场壁垒等问题。为进一步推进电力市场手段在提升资源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以下简称《基本规则》),这是我国目前电力现货市场领域的首部国家级规则,不仅明确了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目标、路径、任务和运行要求,还对参与市场成员、市场运营、衔接机制、价格结算、风险防控、技术支持系统等作出细则性要求,将进一步推动电力现货市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规则》)。《基本规则》明确了集中式电力市场模式下的省/区域现货市场的主要规则,以及省/区域现货市场与相关电力市场的衔接方式,旨在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规范电力现货市场的运营和管理,依法维护电力市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