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电竞“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到发电总量的比例将达到90%,某种程度上也展示了可再生能源未来发展的黄金期。”
在第六届进博会上完美电竞,埃森哲大中华区高科技与能源化工行业战略与咨询董事总经理吴杉杉谈到。
在政策和能源安全催生的市场需求驱动下,新能源产业正在高速发展,市场增长潜力巨大。从中短期看,国际能源署(IEA)最新预测,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电力生产结构中的占比将从目前的30%左右上升到50%。
在国际市场中,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独具优势,竞争性极强,当前车销量、光伏出货量、风电吊装量和锂电池装机量均为全球第一。中国的企业也由此站上“C位”,在耕耘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出海开拓新增长点。
前景光明的新能源赛道风起云涌,机遇和挑战无处不在。中企业如何利用已有优势,纵深发展自身业务并突破技术瓶颈,通过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完成从产品到生态的嬗变,是进入赛道下半场竞逐前需要重视的任务。
在中国“双碳”目标下,新能源需求量得到释放,大量的激励政策和投资涌入,帮助中国企业将风、光及电池等产品成本降至最低,并建设了完整的产业链。
但从化石能源转向可再生能源的过程中,能源安全和效率间的关系亟需平衡,新能源企业仍需不断革新技术水平完美电竞,把握能源转型的节奏,满足市场的需求。
吴杉杉总结了未来3-5年对能源结构转型有重大深远影响的趋势,包括新能源应用端和生产端先进设计和新技术带来的新增长动力、能源互联网、储能技术、混合电厂和全系统的可视化甚至智能化。
以业务为例,由于风光等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等特征,以为首的灵活性调节电源需求广阔。
吴杉杉认为,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热储能、重力储能和长时储能是储能的5个创新技术方向。
“有研究表明储能技术到2030年能够带来430 GW固定型存储的市场,增量非常可观。”吴杉杉表示,市场增长率能达到年化50%以上,带来非常多的市场机遇。
自去年《“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下发以来,新型储能赛道已在今年迎来了爆发。除了宁德时代、比亚迪和瑞普兰钧等头部电池厂商,远景能源、东方日升、天合光能、阳光电源和固德威等一大批中国光伏企业已加速布局储能业务。
此外,国际形势不断变化,欧盟新电池法规对产品碳足迹的要求,以及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对美国本土新能源产业的扶持等,使火热的新能源赛道背后暗礁密布。
在进博会上,远景科技集团作为知识合作伙伴,携手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发布《动力电池碳足迹及低碳循环发展白皮书》,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对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和处置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企业案例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实践参考,从而推动低碳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前举办的第三届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大会上,远景携手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分院、欧盟驻华标准化专家项目等国内外权威机构及企业共同启动零碳国际标准建设暨绿色贸易行动,旨在共同打造与国际、国内接轨的零碳标准,推动国际认证互信和国际绿色贸易,提高产品绿色竞争力。
“中国新能源仍在蓬勃发展,欧盟碳关税和新电池法的逐步落地,会反向促进整个产业向低碳化、零碳化发展。”远景智能全球副总裁赵楚泓指出,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整体机遇大于挑战。
从2021年开始,远景在内蒙古建设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成为零碳工业领域的“新基建”,融通新型绿色能源系统和低碳制造的解决方案,耦合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多形态储能、不同负荷特性的工业产业、氢能、物联网及数字化等领域。零碳产业园能够利用绿电直供生产低碳甚至零碳产品,在当前欧盟CBAM下成为打破欧盟碳壁垒、推动绿色贸易。
“新能源的碎片化、波动性会对整个能源体系造成冲击,就需要更大的柔性调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通过一张无形的网把不同的能源类型,在各个地方分散的能源点有机地整合起来,这背后需要把IT、OT、ET技术结合起来。”赵楚泓表示。
新型能源系统是打造零碳产业园、实现全球零碳转型的核心。赵楚泓认为完美电竞,新的能源体系需要体系化的技术支撑。“远景提供覆盖风、光完美电竞、储、氢、智完整的新型能源系统化解决方案,从上游的发侧到电网侧到最后的需求侧进行整合,通过技术创新,不断降低新能源发电成本,提升涉网友好性、灵活性,以及新能源参与市场化能力。”赵楚泓表示。
2021年,远景科技依托EnOS智能物联操作平台正式发布了“方舟”碳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时追踪自身运营和价值链的碳足迹,测算出需要减少和抵消的碳排放量,并生成碳排放报告,模拟及优化减排路径,能实现端到端的碳管理闭环。
远景科技集团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孙捷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超过150家远景的重点供应商通过远景方舟系统进行碳管理和碳披露,同时远景为供应链提供零碳工厂、智慧楼宇、分布式光伏、绿电、绿证、碳权益等解决方案,促进供应商可持续发展。”远景科技集团宣布已经成功实现2022年运营碳中和目标,下一步将于2028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
国内新能源行业热火朝天、百家争鸣,但产品同质化严重和产能过剩也造成了行业内卷现象,内部竞争激烈。
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指出,随着国内光伏规模的快速增长,产业链供应链仍然存在着一些供需失衡的隐忧,新一轮的低水平建设、无序竞争苗头有所显现,前瞻技术布局和基础理论研究仍不足。光伏标准检测认证体系建设,行业发展环境的共性平台建设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储能行业,尽管产品技术迭代迅速,但大量企业在短时间内密集布局,低端产品过剩的情况也有发生。
无论是光伏还是储能,未来的需求都具有高度确定性,在经过“跑马圈地”阶段后,选定技术发展路线,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才是根本的任务。
目前,头部光伏企业已在BC类技术、TOPCon和异质结(HJT)等多条技术路线中做出了选择。如隆基绿能就宣布,未来几年该公司大量产品都会走向BC技术。
占据着现下新型储能行业绝对主流的地位,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和铅蓄电池等细分类型也正在受到关注。从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来看,目前储能还未有一套完整、明确的盈利模式。
储能作为贯穿源、网、荷测的灵活调节资源,对构建中国新型能源体系至关重要。吴杉杉建议以将能源产业链“互联能源服务框架”作为指引,植根能源网络,围绕发电侧、电网侧、售电侧六类数智融合场景重点发力突破。如在电网侧,储能作为输配网络中的后备装置,与分布式发电、能量转换装置、负荷监控等组成微电网,提供智慧能源服务。
除了技术路线完美电竞,新能源企业在产品功能配置和电站运营等全商业周期方面也有巨大的优化提升空间。
为打造高安全、高性能的储能产品,远景储能确立了“全栈技术能力”的发展道路,掌握了电芯、BMS、PCS、EMS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制造以及储能系统集成技术。远景的智慧储能系统也得到了市场认可,2022年全球出货量超过3GWh,在手订单量超过15GWh。
“针对整个新能源的中国企业的转型提出了一套思考框架,分为战略层、运营层和支撑层。”吴杉杉称。
如对于氢能企业来说,吴杉杉在氢能资产运营方面建议,要通过决策辅助工具实现生产优化,进行需求和价格分析,并争取长期购买协议;在运营及维护优化方面,要使用数据可视化、数字孪生和预测型维护等工具。
今年,国家能源局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为中国未来电力系统转型提供了发展蓝图。该文件明确,安全高效是基本前提,清洁低碳是核心目标,柔性灵活是重要支撑,智慧融合是基础保障。
对于风、光、储等环节的新能源企业来说,如何通过数智化转型增强对电站工作的预测和控制能力,在提高企业自身运营效率的同时保证电力的安全稳定供应是重大课题。
以风电智能调度为例,吴杉杉认为,可以通过综合考虑季节、天气变化、温度及相似日出力和发电历史的出力,预测短、中、长期发电功率,提高风电可调度行。
“也可以通过实时检测风电场的运行状态和电网负荷情况,合理调整风机的运行模式和功率输出,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精准调节。”吴杉杉称。